从上世纪80年代引进菲亚特拖拉机、英国里卡多柴油机技术,到2011年收购法国McCormick(麦考密克)工厂,再到2015年在白俄罗斯成立一拖东欧研发中心……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一拖的国际化进程从未停歇,步伐正在加快。
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一拖董事长赵剡水就一拖的海外布局与战略升级话题发表看法。
去年5月12日,在中国和白俄罗斯两国元首的见证下,6家中资企业正式成为中白工业园的首批入园企业,中国一拖位列其中。
中白工业园是目前中国海外最大的工业园区项目,作为中白两国之间最重要的经贸合作,该项目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核心节点之一,对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具有示范意义。
“中白工业园区将起到连接欧亚的中心平台作用,我们的东欧研发中心将来就是一拖进入东欧的‘桥头堡’。”赵剡水表示。
事实上,在“一带一路”战略沿线国家,中国一拖的中亚布局更早。
赵剡水告诉笔者,中国一拖目前在吉尔吉斯斯坦有近2000台拖拉机的保有量,占到该国拖拉机保有量的10%;在乌兹别克斯坦,中国一拖与保利集团合作在开拓履带拖拉机市场;还与河南一家公司联合进入了塔吉克斯坦农机市场。
而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所涉国家,中国一拖亦有行动。在泰国,虽然受到当地政局的一些影响,但中国一拖的渠道销售仍然非常稳固。近年来,中国一拖在菲律宾的渠道销售也斩获颇丰。
对于未来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中国一拖的海外发展布局与定位,赵剡水认为,“既要把研发、制造,有先进性、竞争力的东西拿到国外进行产能整合,也要客观分析当地市场,研究与自己产业、产品能协同发展的资源,还要考虑文化等方面因素。”
与此同时,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中国一拖的海外布局已不局限于拖拉机等农机的销售,开始步入战略升级版。在哈萨克斯坦,中国一拖与当地企业合作成立了农业产业园,提供种植、养殖、加工等一揽子服务。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一拖就开展了国际贸易,成为较早进入非洲市场的中国企业之一。此后,又相继打入南美、东欧、西亚、中亚市场。但赵剡水的心中一直有一个愿望,就是把产品打入北美、西欧的高端市场。
2015年,中国一拖实现了销售收入、利润、出口、职工收入“四增长”,赵剡水坚信中国一拖未来一定会成为“卓越的全球农业装备供应商”。
“现在我们海外销售在集团的占比是10%多一些,理想的比例是海外30%,国内70%,提升空间还很大。而国内的农业机械化率现在也只有63%,处于中级阶段,国内市场同样空间巨大。”赵剡水表示。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 |
特别注意 |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