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的企业占5.95%,拥有151~200台的可租赁设备的企业占3.57%。调查结果印证了在建筑机械租赁业中缺乏规模化、集团化的大型旗舰式企业。
公司业务范围在公司所在地域的占25.00%; 华东区域的占21.43%; 华北区域的占19.05%; 华南区域的占3.57%; 西北区域的占14.29%; 西南区域的占9.52%; 华中区域的占9.52%; 东北区域的占5.95%; “全国范围”的占26.19%。说明在经济发达的华东地区,租赁业也相对发达。业务范围在全国范围的公司,大多是石化、冶金、铁路等依附于建筑公司的国有租赁公司,这部分公司的资产总额大多在1亿以上。
2.1 出租设备种类及租期情况
在168家被调查企业中,出租塔式起重机的最多,占75.00%; 其次是汽车起重机,占70.24%,由此可见,起重设备的租赁是很普及的,而且租赁率业很高。 接下来依次是混凝土拖式泵、装载机、混凝土搅拌站、履带式起重机等; 出租随车吊和空气压缩机的企业最少,均只占8.33%; 另外,有32.14%的企业出租施工电梯、吊篮等其他产品。我们从图20中可以看出,在欧美90%以上用于租赁的高空作业平台,在调查的168家企业里,只有16家公司有,可见国情不同,租赁理念也不尽相同。
在出租压路机的企业中,9.09%的企业从事长期租赁,18.18%的企业从事中期租赁,59.09%的企业从事中短期租赁,27.27%的企业从事短期租赁。
2.2 租赁收入情况
租赁收入占整体收入0~30%的企业占23.81%,31%~40%的企业占8.33%,41%~50%的占4.76%,51%~60%的占2.38%,61%~70%的占5.95%,71%~80%的占10.72%,80%以上的占44.05%。可见,63.1%的企业的收入来源中,有50%以上是来自租赁,尤其是高达44.05%的企业回答其租赁收入占整体收入的80%,反映出租赁已经是这些企业的主要经济来源。
2.3 拖欠租赁费情况
列出了2000-2003年拖欠租赁费占企业总收入比例的情况,可以看出,拖欠比例在30%~40%的企业最为集中,且增长趋势也很明显,2000年是18家,2001年是28家,2002年是38家,2003年是36家; 拖欠比例在11%~20%的企业也很多,有30家左右; 拖欠比例在41%~50%和51%~60%的企业数量有稍微下降; 由于2003年政府加大了清理三角债务的力度,所以拖欠比例在60%以上的企业从2002年的20家下降到了2003年的10家。
3 企业未来3年设备投资情况
在对“企业未来3年是否购买设备”问题的回答中,77.38%的企业选择“是”,10.71%的企业选择“否”,11.91%的企业选择“不一定”。在未来3年准备购买设备的130家企业中,投资额在0~100万元的占7.69%,101万~200万元的占18.46%,201万~500万元的占23.08%,501万~1000万元的占13.85%,1001万~2000万元的占12.31%,2001万~5000万元的占9.23%,5000万元以上的占15.28%。由此可见,在未来的3年中,建筑机械还有很强的社会需求。
其中,购买塔式起重机和汽车起重机的企业占较大比例,分别是55.38%和46.15%,这进一步说明人们对起重设备租赁的认知度最高,该类设备租赁市场将更趋完善。其次是混凝土机械,占30.77%,15.38%的企业准备购买路面机械,13.85%的企业准备购买装载机,10.77%的企业准备购买挖掘机,6.15%的企业准备购施工升降机。购自卸卡车、高空作业平台和小型路面及市政养护机械企业所占比重很小,分别占6.15%、4.62%和1.54%; 29.23%的企业准备购买建筑井架、施工电梯等其他机械。
4 企业对租赁业的未来展望
“信用体制”和“政策、法规”是企业认为限制租赁业发展的比较严重的问题,分别有65.48%和54.76%的企业选择该项,可见健全完善的社会信用体制将对租赁业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次是30.95%的企业认为是“所有制体制”,17.86%的企业认为是“地域保护”, 4.76%的企业认为是“资金不足”;8.33%的企业认为存在“不正当竞争”、“信息披露不够”等其他原因。
在对工程机械租赁业的发展趋势的选择时,78.57%的企业认为是“发展的必然”,38.10%的企业认为 “很有前途”,可见,租赁业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同时,53.57%的企业认为 “需要一段时间的整合”,这表明,作为近2年新开发的业务,租赁业还存在很多不成熟的地方。3.57%的企业认为“已经很成熟”,1.19%的企业认为“不会有太大的市场”。
未来3年准备从事二手机业务和不从事二手机业务的企业基本上是平分秋色,分别占48.81%和51.19%,由此可见二手机业务将会是租赁业中的另一个亮点。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 |
特别注意 |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