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政策利好
江忠友还表示,近年多项支持政策将直接拉动集装箱设备行业发展。虽然海外市场依然充满变数,但国内的航运政策倒吸将成为未来集装箱搬运设备的主要市场。
首先,以长江等内河流域的发展将成为主要市场。2011年1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提出内河水运发展的建设目标:2020年,全国内河水运货运量达到30亿吨以上,建成1.9万公里国家高等级航道,长江干线航道得到系统治理,成为综合运输体系的骨干、对外开放的通道和优势产业集聚的依托。
长江等内河主要港口和部分地区重要港口建成规模化、专业化、现代化港区。运输船舶实现标准化、大型化,长江干线运输船舶平均吨位超过2000吨。
2011年3月全国人大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也提出“大力推进长江等内河高等级航道建设,推动内河运输船舶标准化和港口规模化发展。”
同年5月,交通运输部发布的《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提出,“推进重庆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和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建设,以主要港口为重点,加快内河港口规模化、专业化港区建设,建成一批集装箱、汽车滚装、大宗散货等专业化泊位”。
有专家认为,我国政府对于国内内河水运继续加大建设和投资,将会促使内河集装箱运输继续稳步快速发展,保证了内河港口对轨道吊和轻型岸桥持续增长的市场需求。
其次,沿海港口业务在迅速复苏,对我国集装箱装卸设备的需求市场有着积极的影响。
据了解,“十一五”期间国内累计完成沿海水运建设投资4972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5.24%。在“十二五”期间,我国政府将继续加大沿海水运建设,将会促使沿海集装箱运输继续稳步快速发展,保证了沿海港口对轨道吊和重型岸桥持续增长的市场需求。
此外,水铁联运市场也很大,早在2009年3月国务院就发布《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出要“依托已有的港口、铁路和公路货站、机场等交通运输设施,选择重点地区和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一批集装箱多式联运中转设施和连接两种以上运输方式的转运设施,提高铁路集装箱运输能力,重点解决港口与铁路、铁路与公路、民用航空与地面交通等枢纽不衔接以及各种交通枢纽相互分离带来的货物在运输过程中多次搬倒、拆装等问题,促进物流基础设施协调配套运行,实现多种运输方式‘无缝衔接’,提高运输效率。”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 |
特别注意 |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