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贸合作进展顺利
双边贸易稳步扩大。2010年2月,中国与乌干达签署政府间免关税待遇协议。根据协议规定,2010年7月1日起,中国首先对60%的产品实施免关税待遇,从2012年1月1日起,乌干达95%输华产品将享受免关税待遇。
2011年中乌双边贸易稳定快速发展,特别是在我“免关税待遇措施”的推动下,乌对我出口增长较快,远高于同期乌总体出口增长率,有利于中乌贸易不均衡的逐步改善。根据中国海关统计,2011年,中乌贸易总额达到历史新高,为4亿美元,同比增长40.6%。
中乌贸易具有较强的互补性,我物美价廉的各种电子、机械和工业制成品等特别适合乌市场。我对乌出口近年来快速增长,来华采购的乌商不断增加,2011年赴第110届广交会采购的乌商到达209人,同比增加23.7%;乌农牧业初级产品和矿产品等也是我急需的商品。较强的经济互补性推动中乌贸易规模不断扩大,稳步发展。
对乌投资快速增长。根据乌干达投资局数据,2011年,中国在乌注册27个项目,计划投资额4200万美元,在外商新投资企业数量方面,我位居第二(印度第一),在外商计划投资额方面,我排在印度、肯尼亚和挪威之后,名列第四。
自1993年第一家中资企业在乌注册以来,截止到2011年底,共有265家中国投资企业在乌注册登记,累计计划投资额达到5.97亿美元,为乌解决2.8万人就业。2012年,中海油通过收购英国TULLOW公司1/3的权益,在乌投资16.82亿美元。至此,中国在乌投资额攀升到20多亿美元。在乌中资企业主要涉及贸易、数字电视运营、农业开发、皮革加工、鞋类及塑料产品制造、钢铁等建材生产和餐饮旅店等行业。
承包工程领域拓展。由于乌政局稳定、经济持续增长以及石油开采指日可待,来乌开展工程承包业务的中资企业不断增加。到2011年底,在乌注册的中资承包企业近30家,这既有国机集团、中水电、中铁工、中交集团等大型央企,也包括河南国际、重庆外建、江西国际等地方性国企以及华为、烟建集团、广东世能集团等民营企业。业务领域逐步拓宽,既从事传统的道路、房建、通讯工程、水电项目、输变电线路、打井等业务,也新开拓了道路设计、工厂建设和设备安装、地勘地探等专业服务。
2011年,我国在乌承包业绩保持良好势头,新签合同额2.33亿美元,经营额1.4亿美元。
2012年1月11日,中乌两国在坎帕拉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乌干达共和国政府对所得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的协定》,这将进一步推动中乌两国经贸的持续发展,取得更大的成果。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 |
特别注意 |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