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多次强调,愿意加大对欧洲的投资,帮助欧洲渡过难关。因为欧洲是中国最大的出口市场之一,帮助欧洲经济也是在帮助中国自身。很多专家也表示,收购资产比购买债券更有意义,因为中国制造业正处于转型阶段,收购优质的欧洲企业有助于中国制造的升级。
看到海外企业的期盼,一些欧洲媒体称,眼下正是欧洲企业的估值最低时,并“号召”中国与同样“不差钱”的中东国家企业“抄底”欧洲。
可是,“抄底”是时候吗?欧洲企业现在的“卖价”便宜吗?
恐怕未必。希腊国家电力公司去年利润接近10亿欧元,这本来是对投资者很有吸引力的一家公司,但却一直卖不出去,因为出售计划遭到了公司两万多名员工的强烈反对,他们要求被收购后的个人福利不能减少。目前,希腊电力普通员工的年薪高达4万欧元(约合33.6万人民币),还可以享受至少70%的电费折扣。员工工会每年可以获得300万欧元 (约合2520万人民币)的补贴。所以,像这样的公司即便购入价较低,但要满足工会的种种要求,每年的开销也不会少,这等于无形中提高了购入成本。
还有的欧洲国家出售的资产产权混乱。比如希腊政府出售名单上那7万多处政府房产,总价值高达2700多亿欧元(约合2.27万亿人民币),但其中只有100多处产权明晰,其他的尽管价格相对较低,但由于产权混乱,如果现在买下来,日后出手未必能卖上高价。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丁远说,很多企业收购海外企业时都会请投行做顾问。投行从收费考虑,最后给出的建议一般都是必须买,而且买得越快越好。“能说会道”的投行会让企业家产生一种“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的幻觉,以至于有些企业对很多成本问题都没弄清楚就仓促“出了手”。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 |
特别注意 |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