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且看且行
欧洲资产最近对中国企业吸引力大增,与中国资本市场流动性较高也有关。而在丁远看来,在流动性驱动下的海外并购往往有很大风险。“在中国市场,高成长企业往往有很高溢价,市盈率很高。而在经济危机下,同类产业对西方投资者来说已没有兴奋点,估值不高,加上最近几年利润低甚至亏损,所以股价就低。由于同类企业估值存在落差,这就让人有了并购冲动。但中西方很多企业案例表明,当企业流动性过剩,整个风险控制理念就会发生本质性变化;流动性不足时,企业扩张注重的是质,而流动性过剩则会带来对量的片面追求。”
丁远还担心,中国企业的欧洲并购行动会被“机会主义”驱动。他说,有些中国企业抱着“捞一把”和“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的心理,没做充分调查,再加上投行等中介机构大力推荐,并购过程很仓促,最后结局往往不会很好。中国企业要从发展战略出发,慎重选择,切忌盲目。
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肖金泉律师则说,购买欧洲资产现在算是好时候,但好时机不意味着要马上出手。一个好的并购首先要有一个完整的规划,还要有专业团队,包括投资银行家、律师、会计师事务所等,对准备收购的企业要进行非常专业的梳理。
还有专家认为,尽管现在欧洲政府与企业对中国企业敞开怀抱,但中国企业还是要有政治风险防范意识,一些国家将商业交易政治化的行为不能不防。中国企业要确保自己在帮助欧洲战略伙伴渡过难关后,不会被抛弃。
专家还建议,中国企业赴欧并购有利于中国经济发展,政府应该对这轮“并购潮”给予足够重视与支持。政府对企业赴欧并购应制定一套清晰全面的战略体系,其中包括相关立法的进一步完善和服务支撑体系的健全,还应推动企业制定实施中长期跨国经营战略,推动企业与高校、研究机构、专业咨询机构的合作,更好地为企业开展跨国并购提供法律 、人才和信息服务。同时,金融机构要提供好金融支持,帮助企业防范并购过程及后续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对赴欧并购的重大项目,中国企业也要主动争取国家支持,不要“单打独斗”。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 |
特别注意 |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