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企业进军步伐加快
进军混凝土行业,位于上游的水泥企业有着天然的优势,各种迹象表明,水泥企业进军混凝土的脚步正在加快。
中联重科混凝土机械公司大客户部总经理杨晓东指出水泥企业面临着政策管控、产能过剩、竞争激烈、收购困难、人才紧缺等问题。杨晓东认为,水泥企业发展“商混+干混”机遇空前,也是水泥企业产业链延伸最佳模式。
据中国水泥网统计,2011年混凝土产量前五名中有3家企业是水泥企业,前十名中水泥企业的混凝土产量占前十名总产量的47.85%。
进入江苏省进行整合的中央企业正是中国建材集团下属的南方水泥。南方水泥有限公司常务执行副总裁张剑星表示,2011年,我国混凝土行业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大力发展商品混凝土、进行产业链延伸已成为水泥行业的共识。
在水泥行业通过联合重组取得成功后,南方水泥根据国际水泥企业发展惯例,发挥大水泥企业集团的资源和技术管理优势,进行产业链延伸,进军混凝土产业。
南方水泥确立了集群发展,区域领先的混凝土发展战略,在南方水泥销售业务覆盖范围内优先发展混凝土产业,发挥水泥板块产能,实现产业链延伸。南方水泥计划到2015年,实现30%以上的水泥商混化,混凝土产能超过2亿立方米。到2012年底,南方水泥产能将超过1.5亿吨,商混产能在7000万立方米以上。
张剑星坦言,发展混凝土产业,对于水泥企业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既充满成功的希望,也面临一些不确定的风险。
涉足混凝土领域较早的冀东混凝土总经理李占军表示,冀东经过近两三年发展,发现混凝土行业目前有着集中度低、行业秩序混乱、资金周转天数长、人才匮乏、企业管理水平普遍不高、原材料质量良莠不齐等问题,制约了整体行业水平,亟待解决。
随着各水泥企业进军混凝土的步步深入,越来越多的企业也发现,混凝土行业不只是块诱人的蛋糕,也潜藏着很多问题。
清华大学教授廉慧珍则从人才和生产关系上提醒水泥企业。当前混凝土工程的各环节被分割成不同行业,容易形成由不懂混凝土的人提供原材料,加工的拌和物又不得不交给不懂混凝土的人去完成最终产品的怪圈。因此,水泥企业和混凝土企业之间必须革新生产关系,打破行业间的樊篱,混凝土企业的人才必须通过具有较高针对性的培养,才能让混凝土产品质量快速提升。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 |
特别注意 |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