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石钢公司三轧厂车间,工人师傅告诉记者,这里曾经是年产94万吨的普钢生产线,是有名的“亚洲示范工厂”。即便如此,为了配合企业产品结构调整,该厂还是全部转为特钢生产,产量虽不如前,但效益却大大高于从前。
“分析当前的利润严冬,供求失衡是最主要原因。”王义芳说。他认为,严重的结构性产能过剩导致这种情况短期内不会得到根本改善。“我们除了要有长期过紧日子的思想准备外,更重要的是学会差异化竞争,提升服务水平,以期在产能过剩的大环境中生存下去。”王义芳说。
调整结构:走专业化、精品化、差异化竞争之路
在石钢公司三轧厂的隔壁,一条银亮钢材生产线正在紧张调试。“将来这里可以生产几十种不同规格的银亮钢材,经过表面抛光处理,每吨价格能提高1000多元。”河北钢铁集团特钢销售公司副经理宋一兵介绍说。
其实,集团成立3年多来,就一直致力于产品结构调整。成立之初,河北钢铁集团的产品中,“大路货”占据半壁江山,集团旗下钢铁类子公司纷纷被逼进微利格局。经过不断调整,河北钢铁集团先后有10余项产品填补国内空白,累计开发X100管线钢、HBW1000无取向电工钢等新产品469个,高附加值的品种钢比例超过60%,其中高附加值的汽车板批量出口到欧洲市场。仅河北钢铁技术研究总院刚刚验收的6项产品开发项目,就已经生产4万多吨的品种钢,为集团带来效益475万元。
任志刚告诉记者,仅2011年,邯钢新产品产量达到245万吨,同比增长33.9%,增创效益1.37亿元。
“很长一段时间,业内对转型升级的理解并不清晰,但近几年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除了要推进节能环保外,就是要进行产品结构调整、产品质量升级,而且转型升级的成果最终都要体现在企业效益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王继承说。
“面对新一轮的市场严冬,产品结构调整力度只能加强不能减弱。” 王义芳表示。他介绍,如今“大路货”在集团产品结构中仍占相当比重,提高产品附加值、推进产品结构进档升级的步伐不能停;高端钢材也出现产能过剩,同质化竞争日趋激烈,必须加快新品种开发节奏、提高产品质量,才能实现差异化竞争。
公司新成立了河北钢铁技术研究总院,为产品结构调整提供技术支持,是其主要任务。
“产品结构调整应具有前瞻性。”河北钢铁研究总院院长张晓力认为,有的产品现在市场需求小、利润不高,但市场潜力巨大,这样的品种要开发;有的产品短期内利润不会有较大提升,但优势客户有需要,为了维持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这样的产品也要开发。“目前新产品对销售额的贡献率达到13%,高端钢材比例达到63%,只有走专业化、精品化、差异化竞争道路,才能获得竞争力。” 王义芳说。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 |
特别注意 |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