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管理:管理是企业永远要念好的一本经
走在河北钢铁集团的生产车间,记者不时感受到市场形势恶化对生产管理产生的强烈影响。
“下游客户提出的质量异议明显增多,就连不影响产品性能的小划痕也全都要当作质量异议产品退回来。”石钢三轧厂轧机班长贾利军说。
“原来轧钢的计划编排,都是上千吨、上百吨,现在品种细分,订单都是十吨、二十吨。从前经常是一个订单做十几天,十几天都不换规格、不换钢种;现在是,一天就换几十个钢种。昨天一天就换了50多个钢种,完成了30多个订单。”石钢三轧厂工段作业长秦胜平说。
早在应对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时,河北钢铁集团就提出:“与危机决战,拼的是内功,拼的是管理。”三年来,“抓细节、抓深度、抓落实”的精细化管理在河北钢铁不断推进。一些过去不能达到的指标、不能生产的品种规格都因为管理工作到位,实现大的突破。邯钢三炼钢厂通过精益生产,每炉钢节约工序时间245秒。下属承钢棒线厂精装班职工将装配辊箱的各项尺寸精确到0.02毫米以内,仅仅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的1/3,但却因此年减少辊箱烧损近百万元。
如今,亏损阴霾再次笼罩行业上空,河北钢铁集团的降本增效、挖潜增效继续推进。在邯钢,在不影响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工人们加大了国内铁精粉的用量,用来平抑不断高涨的进口高价矿,实现铁前成本每吨减少100元;在唐钢,对含铁废物料的回收力度不断增强,去年已可节省采购支出5900万元;在宣钢,通过 “市场二次倒逼”机制,吨钢的物流费用再降70元。
其实,抵制亏损,企业永远要念好的一本经就是管理!管理能出多少效益?河北钢铁财务部部长张迎秋算了一笔账:集团组建至今三年,他们凭借精细化管理,累计消化增支减利因素273亿元,同口径成本降低达到198亿元!
延长产业链:世界一流钢企都没有“单吃钢铁一碗饭”
钢铁主业利润不好,就着力在做强钢铁主业的同时,从非钢产业上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如今,河北钢铁集团的非钢产业已经初具规模:推土机销量全国第二,铁精粉产量全国第二,掌控50亿吨的铁矿石资源、参股建设黄骅港年吞吐量5000万吨的矿石泊位和2000万吨的通用散杂泊位。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 |
特别注意 |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